孙淑珍是磐石经济开发区站前社区西兴利村西兴利屯的村民,靠务农种田为生。光从她瘦弱的外表也许看不出,她已经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了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个是她丈夫,另一个是她小叔子。虽然老人家里生活困难,但她从来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什么特殊要求。十年来,孙淑珍不离不弃、守望相助,有苦自己受、有难自己撑,没有一句怨言。
她的善举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致的赞誉,每每提起她,大家都会很激动,对她的事迹百说不厌,“好人”是对她最多的评价,也是对她一直以来所作所为最好的诠释,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淳朴、厚道、不善言辞,这就是磐石经济开发区西兴利村西兴利屯的村民孙淑珍。
1945年,孙淑珍老人出生在磐石市西兴利村,从此便扎根这里,一直未曾离开过家乡,几经国内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经历了沧桑和变革,似乎她个人身上承受了很多,也承载了很多,但在老人身上一切都归于平静、平凡和波澜不惊,老人也在当地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结婚后,她一直和丈夫于洪生在本村参加农业生产,家里还照顾着一个先天性目盲、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于洪福。经过她和丈夫勤俭努力、自立自强,生活有了好转,虽不富裕,但也过得去。
好景不长,灾难就这么悄然而至。2005年的一天,丈夫于洪生突然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进行长期治疗,家庭的重担瞬间落到了孙淑珍的肩上,她不仅要进出医院照顾丈夫,还要打点家务,照顾目盲的小叔子于洪福的日常起居。当时已是60岁的她,不得不家里、医院两头跑,她丝毫没有怨言,咬咬牙,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在这个一家三口中,两个丧失劳动能力,但她没有放弃,依旧很乐观,并安慰鼓励自己说:“就算是天大的困难,也不能动摇坚强的心,这个家有我就不会垮。”就这样,家里两个病残老人都得到了她的精心照顾,使两位病残老人生活各方面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温暖。孙淑珍说:“我能吃上,你们也能吃上,不能差一点!”没有过多的形容,就这样质朴的话语,足以温暖人们整个心灵。周围群众都由衷地说,孙淑珍真是个大好人,她太不容易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仅仅过去一年,丈夫于洪生宿疾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卧床在家,孙淑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一年的操劳,她看着明显老了很多,周围的亲友、邻居都劝他,“算了,淑珍,送到疗养院,让专人照顾吧,也花不了多少钱。再说,一个小叔子就挺让你操行了,你还以为你岁数是年轻呢!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了,况且你这么照顾下去也没有头啊,到头来不都一样……”,这样的话听多了,她也只是笑笑,不再去做过多解释,就说一句话,“没事,别人管,我能放心吗?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我会好好照顾他们的!还是那句话,我能用上的,他们也能用上,这件事,我不扛着,谁扛着!”
小叔子于洪福,听到嫂子这么干脆的话,哇哇大哭了起来。天底下也难找这样的好嫂子啊!他也提到过去疗养院,看着孙淑珍因为他们哥俩过的太苦太累了,心疼嫂子,但是坚强的孙淑珍每次都坚定的回绝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她可以养起这个家,可以让这两个病残老人过上舒心的晚年,不会委屈半点。
此时的孙淑珍是坚强的,是值得人敬佩的。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洗衣服、做饭,每天给老伴翻身、擦身从不间断,把饭一口一口的喂给老伴,端屎端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年来,老伴的床铺没有一点邋遢,饭从来没有少吃过一口,精神也好了很多。小叔子于洪福虽然眼盲看不见,但是,他从心里感受到了嫂子这些年来,为家里、为他的付出,给他们这个本来就残缺不堪的家庭带来如春般的温暖。
过度的劳累和精神的压力,让这个已经 70岁高龄的老人,腿脚变得不那么利索了,腰也直不起来了,眼睛看东西也模模糊糊了,以往家里靠着亲戚的一些救济还能勉强维持,现在已经成为本村的低保特困家庭了。但是她没有向政府、组织喊过一声苦说过一句累,也没有向组织提出什么特殊要求,上面有过几次接济,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她认为这个负担包袱不能甩给国家,她要负担、她能负担得起。
孙淑珍一直靠着这股劲,坚持照顾家里的两个病残老人,不靠国家,不靠组织,是村民们心中的榜样,是村里村外公认的道德楷模,是百姓公认的好人!
新闻录入者:本站编辑
联系电话:无
证书情况:无
所在部门:管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