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友,男,汉族,1962年8月出生,黑石镇天棚村小学校校长。
坚守教育一线34年,每天坚持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始终扎根村小任教,甘为俯身孺子牛,刘志友始终秉承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
勇挑重担,他是学校的主心骨
1985年,刘志友带着他的满腔热情走上了他钟爱的教育岗位,34年来,他一心铺在工作上,任劳任怨。村小的条件十分艰难,每年冬天,偌大的学校都需要生炉子,稍微晚烧一会儿,学生们来了就会挨冻。如果让老师们生炉子,他们就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刘志友不忍心让老师们如此辛苦,就默默地把生炉子的重任扛了下来。生炉子事小,但是每个雪季近百日的坚持,寒冷他一个人扛,把温暖留给了他人。
为方便师生出行,冬天老师们忙着上课的时候,刘志友也不闲着,总是拿着扫帚把甬路上的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保证学生安全。夏天,他清理校园内杂草,栽花,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秋天,他把学生家长送来的柴火垛成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只要是自己能做的,刘志友从不吩咐其他人,因为他心里知道,他多做点,他的“战友”们就能少受点累!
2012年,学校面临教师严重缺乏,本就只有11名教师,可患重病的就有3人,56岁的陈玉贵老师被确诊为肝硬化、49岁的王立新老师手术摘除了左眼、51岁的林桂霞老师膝盖积液,卧床半年。6个班主任老师,2个专科老师,1个学前班老师,由于三位重病的老师经常上不了班,人手严重不足。可刘志友没有退缩,他乐观地说:“这已经不错了,当年一百多学生就8个老师,我们不也挺过来了吗?”于是,身为校长的他身先士卒,主动扛起任教大任,做起了“哪有需要哪里搬”的那块砖,“绝不让任何一个班级缺课”成为了他坚定的信念!
无畏病痛,他放心不下孩子们
清楚地记得,2013年9月的一天下午,刘志友骑摩托车去中心小学参加校长会议,在路上因为避让车辆,自己不幸摔倒在地,导致左腿烫伤,无法行走。医生建议在家休息,但一想到学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孩子们还需要他,刘志友硬是不顾伤痛,第二天就照例来到了学校,手撑着藤椅艰难地往返在校园里,老师和孩子们劝他回家休息,可是他却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干惯了,也闲不住!你们就好好工作,好好学习,这样我很快就好起来了!”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学生们更是心疼感动交加,流下泪来。
刘志友这一撑就是一个多月,上课、做饭、清理操场……一天没缺席,一项没少干。
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服务师生
不摆架子,情系师生,乐于助人,这是刘志友从教伊始的诺言,34年,他从未忘记初心,始终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刘志友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都热心帮助,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讲述古代优秀的青少年、和本学校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幸福健康成长。
2016年9月末,已经毕业的王旭,已经是初三学生,不知是什么原因,就是不上学,要知道,他的成绩是排在年段前三名的“好学生”。家长无奈找到了刘志友,让他帮忙动员,刘志友二话没说,当即找到王旭,两个人促膝长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王旭最终答应返校,一定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报答父母。看着孩子能乖乖重返校园,家长不知说什么好,刘志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辈子教书育人,为的就是让孩子们离开咱们的穷山沟,走出去,开启他们的幸福一生。孩子答应返校,我很欣慰啊!为了孩子的一生值得!”
近几年,学校里来了几批特岗教师,给村小输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也解决了多年来村小教师队伍老弱病残的现象。但是这些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一下子面对村小的现状极其不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充斥着他们。能否尽快调整特岗教师的心态适应村小的教学环境,是他们成长的第一步。关心特岗教师的生活,安置好他们的衣食住行,也成了刘志友心中的头等大事。2017年,学校又分配了三名特岗教师,几个孩子住在学校,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刘志友特地在学校成立了“小食堂”,他从家里带来了大米、土豆、萝卜、白菜……解决了特岗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刚毕业的大学生哪里来的教学经验,刘志友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听课、辅导、谈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手把手地教,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与其说是校长不如说是家长。就这样,一届届的特岗教师成长起来,成为黑石小学的栋梁之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着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刘志友三十多年风雨沧桑,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