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新阶段;是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市基础测绘工作面临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结合城市定位、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在分析全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和“十四五”对基础测绘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5号);
2.《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6号);
3.《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4.《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国测规发[2015]3号);
5.《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函[2019]276号);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6.《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南>的函》(自然资办函[2019]1914号);全国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南>
7.《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5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
8.《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2018年9月21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9.《吉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办法》(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5号);
10.《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4]15号);
11.《吉林省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12.《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市县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吉自然资办发C2019J 517号);
13.《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吉自然资函[2019]544号);
14.《吉林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规划编制定位
基础测绘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的法定规划,是国家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磐石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是磐石地区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磐石地区基础测绘建设的发展指南,是磐石地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依据。
(四)实施期限
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一、形势分析
(一)磐石市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新需求
“十四五”时期是磐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全市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正朝着精细化管理、资源协同共享的方向发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广泛展开。全市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信息化等都对基础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新需求,基础测绘工作只有加快建设步伐和服务转型升级,才能不断适应磐石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基础测绘内容与形式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测绘科技的不断发展,基础测绘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正发生深刻变化,朝着全覆盖、地上地下兼顾、实时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等为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方向发展。磐石市新型基础测绘在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新型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适应新形势,与国家和省基础测绘规划步调一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按照全省基础测绘工作统一安排和磐石市基础测绘需求,实施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等重点工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与保障能力显着提升。
1.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日益丰富
“十三五”期间,获取了一批大比例尺城市基础测绘成果,包括:城区31平方千米1:1000比例尺地形图,全市域内居民点1:2000比例尺地形图,全市域3373平方千米1:5000比例尺地形图。成果的现势性有了明显提高。按照原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一部署,完成了磐石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对市情市力进行了全面摸底,为全市科学制定空间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磐石市初步构成了内容丰富、格式多样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有效地服务和保障了地方各项经济建设的需要。
2.测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十三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除传统服务自然资源和住建等部门外,还扩展到公安、城管、农林、水利、交通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全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呈现出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纸质化转向数字化,由单一产品转向多种产品服务的良好趋势。通过简政放权、强化服务,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入驻政务服务大厅,简化了审批手续,缩短了办事时限,并利用搭建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行政许可在线办理。
(二)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数据转换工作没有全面完成
目前,虽已全面启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但原始资料仍有大量西安80坐标系历史成果没有完成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给成果资料的衔接利用带来不利影响。
2.测绘成果汇交和共享机制不完善
测绘项目备案、成果汇交没有形成常态化且具有约束力的机制。测绘成果备案、汇交工作开展的仍不太理想,给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带来困难。基础测绘经费来源不统一,各部门按照各自需要测绘地形图、获取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数据,造成资金浪费。
3.测绘新技术装备条件较差
全市测绘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不高,仍以传统全站仪、GNSS测量为主,遥感卫星、无人机、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装备应用较少,天、空、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实时获取能力不足。
4.测绘专业人才匮乏
受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市测绘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失衡,专业结构和专业水平均不能满足高新测绘技术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遥感和地理信息方向的人才严重不足。现有测绘队伍大多是较低技术层次、劳动密集型的,缺乏高级技术、全面型的领军人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达不到要求。
三、需求分析
“十四五”时期,磐石市重大战略实施、国民经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都离不开基础测绘的支撑,只有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一)政府行政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需求
基础测绘是准确掌握市情市力、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重大工程选址时需要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提供参考。政府可以依据地理信息数据,科学制定紧急情况的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火灾、洪水、疫情、地质灾害及其它灾害,制定防灾救灾措施,降低灾害损失等。“十四五”期间,磐石市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高效管理各类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方面,都需要基础测绘工作的有力支持。
(二)建设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磐石市坚持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质量同步提高的转型发展道路。无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旅游产业发展,都迫切需要建立和推广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支撑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为各行业、各部门的行政管理和体系建设提供方便、快捷、可靠的基础性、专题性的地理信息数据和丰富的地理信息产品。
(三)自然资源管理的新需求
1.国土空间规划的新需求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服务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可以在基础数据、空间基准、用地分类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实现空间信息规划的规范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自然资源承受能力监测技术体系。
2.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需要
自然资源部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中指出:“以空间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依托基础测绘成果和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建立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调查监测数据集中管理”,“以基础测绘成果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背景,按照三维空间位置,对各类自然资源信息进行分层分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需要基测绘成果的有力支撑。
3.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其他业务融合的需要
体制改革后,国土、海洋、地质、测绘等业务从体制上已经融为一体,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未真正形成一体化格局,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规划编制工作,理清基础测绘和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工作边界,明确各自基本定位和主要任务,加快形成基础测绘与其他业务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良性互动关系。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吉林省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2016-2030年)》要求,以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为出发点,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以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主线,以提高保障应用和服务水平为落脚点,加快基础测绘步伐和转型发展,深化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共建共享,进一步拓宽测绘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期,磐石市将建成科学高效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形成统一、协调一致的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格局,全面高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有力保障重大战略部署精准实施,提高基础测绘服务于我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能力。
1.测绘基准体系
完善覆盖全市的大地基准和高程基准融合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统筹做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与应用,继续推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数据转换工作。
2.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建立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加快城乡1:1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实现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城市规划区和乡镇的全面覆盖。探索对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空间进行统筹测绘的技术标准和方法。
3.测绘行政管理
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宣传和执法工作,做好测量标志因工程建设的拆迁审批。积极探索基础测绘项目过程质量控制机制,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监管结果与信用体系建设相挂钩,进一步拓宽成果质量监管结果的影响力。加强对涉密测绘成果日常监管,完善保密防护措施,推进涉密测绘成果安全技术防范,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
五、主要任务
(一)构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构建磐石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对磐石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进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和日常维护,全面开展磐石市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共规划2个项目:
1.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改造和维护
建设内容:结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经全球组网运行,升级改造现有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建成磐石市北斗地基增强网,进一步增强定位导航服务功能;加强日常维护,保证系统持续有效运行。建设周期:2022-2025年。
2.全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建设内容:进一步扩大厘米级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范围,实现高程值的即测即得,实现大地基准和高程基准有效融合,构建磐石市精准的现代测绘基准。建设周期:2022-2023年。
(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规划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更新,城市中心城区及各级政府所在地居民点1:1000、1:2000地形图更新,城市地下空间设施普查与维护。共规划2个项目:
1.测制与更新城乡大比例尺地形图
建设内容:城市中心城区及各级政府所在地居民点1:1000、1:2000地形图更新。建设周期:2022-2025年。
2.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维护
建设内容:建立更新维护机制,对城市地下空间设施进行动态更新维护,保证数据准确、有效。建设周期:2022-2025年。
六、保障措施
(一)装备保障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装备,确保基础设施与装备投入与基础测绘任务生产需求有序衔接。加快测绘现代化装备建设,提升自然资源调查能力,提高调查监测效率。探索测绘新装备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人才保障
着力培养测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搭建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测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和提高我市测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
(三)法规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基础测绘工作,确保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全面完成。
(四)宣传保障
深入研究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研究新兴互联网媒体在宣传功能上的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测绘宣传的内在规律和有效途径,把宣传工作的一般规律与测绘工作的行业特点结合起来,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与测绘工作的着力点结合起来,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找准测绘宣传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增强新闻敏感度,拓宽宣传视野,挖掘报道深度,增强测绘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