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市在省委省政府、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整体工作思路,坚定稳住农业基本盘,以高质量农业农村工作应变局、开新局,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呈现新图景。
这一年,我市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抓好粮食稳产增产措施落实,强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工程,全面落实“田长制”,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逐步形成黑土地保护“磐石模式”;严防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实施保护性耕作2842公顷、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保护项目8000公顷,同时投资1.38亿元,实施水利项目15个,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阶段水平,打牢农业供给“供应链”。
为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功能,一年来,我市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创建“千塘稻”等5个优质地理产品,相关成果纳入东北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典型案例;建设灵芝大棚3200栋,建成全国单体最大的灵芝产业基地;并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主线,按照“扩总量、提质量、重加工、拓销路、强保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李玉院士“三大基地”倍增效应,建成“中国滑菇之乡”,全力打造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做活现代农业产业,同时,我市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5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12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9个,其中省级6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3户。此外,我市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中医药特色产业园、锦绣海棠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产业项目,全市吉林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发展到6个。我市还充分发挥供销集团作用,新建村级综合服务合作社120家;加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533户、1415个,促进了乡村振兴纵深推进。
在此基础上,我市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畜牧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建机制、强基础、提质量、增效益”为抓手,全力打造现代畜禽产业,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6万头,生猪饲养量52.3万头,蛋鸡存栏260万羽,筑牢乡村振兴“硬底子”。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我市高标准打造“磐双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千村示范村”25个;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及“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收运处”一体化和“村集中处理”两种农村生活垃级处理模式,稳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河道沟渠清理等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建农村户用厕所1000个,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绘好和美乡村新画卷。
这一年,我市把改革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主线,紧紧抓住农村综合改革这一关键,大力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抓实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这一年,我市农业发展的版图上不仅写满奋斗,而且挂满收获。2022年,我市优质地理产品案例群,成为科研成果在黑土区落地转化的新模式以及黑土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相关成果获得国务院胡春华副总理批示;荣获“国家畜牧业优秀生产监测县”“优秀市场监测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级绿色高质高效试点县”“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获得全省县域经济考核非脱贫县第四名、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非贫困县一类第一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类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再次入选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次上升至第50位;磐石市众合食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吉林磐石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取柴河镇被评为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宝山乡北锅盔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宝山乡北河村、牛心镇兰家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一项项荣誉见证着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强力推进,体现着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稳致远。
我市将紧抓农业生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努力做大特色产业,做活现代农业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